?
本期探訪的北汽動力承擔著北汽集團重要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工作,這其中,就包括了已經批量生產的1.5L、1.5T、2.3T等多款發動機產品。
?
負責試制試驗策劃的主管王東升就是那個喜歡去極端環境中“找茬兒”的領頭人。作為極限測試驗證的負責人,他讓我們真正了解到了這份專業而神秘工作背后的那些“故事”。
王東升 試制試驗策劃主管工程師 T2發動機機械開發及驗證試驗
為了給研發團隊提供更加準確的測試數據,王東升要經常在極寒、干熱、濕熱以及高海拔的環境中工作。用他的話說,“對于發動機的驗證,要基于行業經驗和用戶需求,在包括多種極限場景的工況下對發動機進行多維度考驗,總體時間大概在40000多個小時。
作為產品實用化最后的一個把關人,一年到頭365天,即便是法定節假日包括過年,都要24小時待命。一天12小時,一周七天,從人力時間的有效執行率來保證這個實驗完成多維度、多用戶場景的驗證。對于發動機驗證的負責人而言,只要是項目沒有結束,就很難有休息的時間。
?
王東升表示:“我的工作就是要通過有效、快速的執行率來保證實驗進度。針對高溫、嚴寒、潮濕、高海拔,長時間極限運作等,發動機會面臨的實際工作場景去測試并收集數據,完成多維度、多用戶場景的驗證,保證發動機在各個使用場景中的穩定的表現。”
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的空氣溫度超過50℃,地表溫度高達82℃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他們一待就是一個多月,為的就是獲取在如此極限的高溫環境下,發動機動力性和可靠性俱佳的試驗數據。黑龍江漠河是我國最冷的地區之一,最冷時氣溫低于-40℃。凌晨四五點鐘,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候,他們需要趁著溫度最低的時候,完成發動機低溫試驗、電控系統低溫驗證、低溫考核零部件試驗等近百項試驗任務,標定工程師在操作筆記本時根本不能帶手套,幾個小時下來每個人的手指都凍得像胡蘿卜,通紅僵硬,疼痛難忍。
雖然連軸轉的工作強度肯定是很大,但參與項目的團隊人員都覺得,加快工作節奏可以讓產品更加優化,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,也讓產品可以適應更多的工況和場景,最終將極致的產品呈現給用戶。
他們說
“只有扛得住用戶的挑剔和極致的場景設計,我們才能不辜負自己的使命。”40000+小時的驗證工作只是北汽人平日的縮影,而這每一份獨特的價值創造,都將擦亮“北京汽車”的成色。